《迷失之径》设定介绍及玩法解析 迷失之径好玩吗
《迷失之径》是一款玩法相当独特的卡牌游戏,很多玩家想要深入了解本作的可玩性,下面请看hjyx01带来的《迷失之径》设定介绍及玩法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迷失之径》推进风格十分类似于《月圆之夜》的肉鸽lite游戏,我们需要选择角色(目前只有猫可选),在摊开的6组牌堆中选择事件进行互动--可能是战斗、可用道具、消耗道具或者特殊事件。
和空当接龙相似的地方在于:你可以按一定规则挪动面前的牌堆,包括你可以把消耗性道具拖到你的面包,把你觉得没有用的道具牌拖到右下角卖掉,或者按一定的规则挪动卡牌--意义在于:敌人往往是会有互动BUFF的能力,比如游戏中有敌人的BUFF是所有其他敌人攻击力+1,有敌人是每有一个友军攻击+3。那么面对这种成群结队的敌人,如果你去硬碰硬,很有可能从资源上难以为继,但是如果灵活的使用拖牌机制,则可以各个击破,来完成场面上的破局。
当然,《迷失之径》在具体规则上和空当接龙还是有挺多差别--空当接龙的接龙是目的和获胜的方式,《迷失之径》的接龙只是让你消除卡牌变得更容易的手段,目的是在最底下翻出前往下一个场景的那几张卡,然后其中标明了下一关的核心奖励:金钱、符文石、祝福,或者是危险的精英关卡(但是包含大量的奖励)。 关于战力构筑:宝物与升级 那么要如何选择在迷失之径中的前路呢?那么就需要看我们可以如何来构筑自己的战力了。
金钱的作用是可以购买物品、以及刷新宝箱中的装备(每次随机刷出3个物品可以选其中1件);符文石的作用是可以升级装备--白色需要消耗2、蓝色装备每次需要消耗3;祝福就是妥妥的、纯纯的加强战力了,和装备相比的话,优势在于没有数量的限制,装备在速度累满10个格子之后,想要再进一步只能升级或者替换更高级的物品。
不过和装备比起来,祝福的上限也相对较低,比如装备有个蓝装盾是你没有一格空格防御+1,那么初期能拿到这玩意就是神--第一大关因为穿刺怪(无视防御)很少,导致于10点护甲就是无敌,无脑可以通关。
当然超高上限,可能也伴随着风险--比如有一次我在开局拿到空包袱+盾的装备之后,拿到了炸弹,效果是攻击+4,但是4%的概率爆炸,炸掉自己8点血,这看起来是十分小的概率,但是我就在无脑狂A的过程玩火自焚,炸死了自己.....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可以避免的,就是在祝福中适当选择血量,保持不会瞬秒自己的血量再A就行了。 过于取胜之道:血量的运营 那么上文提到了,高防并不是一直无敌的,很快无视防御的穿刺怪开始出现、各种有特效的敌人也开始出现,比如死亡后会队友加攻击亡语的、每3回合主动攻击的、攻击附带流血持续伤害的......它们带来的共同问题就是,在这样一场冒险旅途中,你的血量可能难以为继了。
按游戏demo放出来的流程来看,像开盾拿空包袱高盾这样的无脑无敌阶段,是相对少见的,后续敌人的攻防血数值增速是快于玩家的数值提升速度的,那么要如何取胜呢?答案在于依靠各种方式运营好自己的血量。
可以依靠的方式,包括了上文提到的空当接龙拖牌,还有各种道具带来的特效,比如你可以使用大刀道具来溅射你的攻击,达到狂战斧的效果,避免直接攻击那些伤害奇高或者会带来致命DEBUFF的敌人,此外由于游戏中你永远是先手的设定,只要能秒敌人你就不会受伤,可以便利的判断一刀A下去的结果,最后就是凭借部分道具的妙用--比如有道具是每当你使用消耗性道具回血,这看起来不是太强力的效果,但是消耗道具中有回旋镖--击杀敌人后会回到牌堆,那么这两项组合,就可以让你的血量回复成为永动机,让游戏的战场达成充足的可控性。 demo的遗憾:我BOSS战呢? 总体来说,《迷失之径》的demo内容简短但有趣,可惜的是在目前可以挑战的两个关卡中,居然没有BOSS战? 当空当接龙×肉鸽游戏,棋盘与电子游戏消失的界限 我第一次意识到棋盘和游戏的边界很浅,是来自于《Shotgun King: The Final Checkmate》--这里的边界,指的是并不是在赛博世界打牌或者下棋,而是用棋盘类游戏的部分规则,但是用电子游戏的玩法再造:
比如《Shotgun King: The Final Checkmate》是一款基于国际象棋规则的roguelite游戏,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下棋,它只是利用了国际象棋的棋盘与棋子行动规则,然后将其中的一半付之一炬:你扮演的是黑棋国王,你失去了一切棋子,但是获得了一把威力强大的散弹枪,然后你虚幻用这把散弹枪,夺回属于你的王座。
那么《迷失之径》,从构成方式上有一点点类似--它的灵感来源,部分来自于空当接龙,这同样是一款roguelite游戏,冒险过程中的互动内容,以类似于空当接龙风格的数堆牌堆构成,按一定的规则移动最外侧的那张牌,可以构成按一定顺序攻击和击败敌人这一游戏中的核心规则中有趣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个要素和道具、消耗性道具的组合,产生了不错的化学反应,我也期待正式版中,作者可以带来更多好玩的内容。 |